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勇攀高新 钒钛新城向千亿目标挺进

来源:钒钛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0-07-28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7月23日,钒钛高新区(钒钛新城)一片厂房里正上演“生与死”的蝶变:一家科技公司将取代一家因产业政策、经营不善等原因停产多年的工贸企业。一“生”一“死”之间,盘活了闲置土地40亩,闲置资产1200万元。同时,钒钛高新区(钒钛新城)新增了一个“吃”固废钢渣,“吐”钢渣微粉的资源再生企业,循环产业链进一步闭合。

  

  这家科技公司是攀枝花市航盛资源再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正在建设的项目每年能处理60万吨固废钢渣,生产钢渣微粉42万吨及副产品铁渣18万吨。项目投资1.4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 2亿元,上缴税收1600余万元。这个项目充分体现了“高新区速度”:4月,进行前期对接;5月,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建华带队赴福建对接;6月,项目落地并动工,预计12月可实现生产调试。这个项目还是“攀钢航母舰队”产业群项目之一。项目原料来自攀钢以及钒钛高新区(钒钛新城)相关企业,能实现固废钢渣全部综合回收利用。

  “高新区速度”源于“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推进方案”的工作机制。一个项目推动下,钒钛高新区(钒钛新城)依托世界级资源初步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链——

  建成国内唯一的全流程钒钛产业链。形成了钒渣(含钒固废)—钒制品(钒铁、五氧化二钒、硅钒铁)钒产业链,钛精矿—钛白粉、钛精矿—富钛料—钛白粉、钛精矿—富钛料—四氯化钛—海绵钛—钛锭(铸件)—钛材(锻件)三条完整钛产业链,建成企业48家,规上企业36家,形成产品产能主要有:钛中矿及钛精矿120万吨/年,钛渣(富钛料)58.5万吨/年,钛白粉30.5万吨/年,海绵钛2.75万吨/年,钛铸件0.2万吨/年等。其中,海绵钛、钛渣产能产量全国第一,钛白粉企业数量、产能产量在国内单一地区居首,已具备钛锭、钛材、钛粉等生产能力。

         含钒钛机械制造产业加速发展。重点培育了以旭鼎、恒豪、大西南等为代表的10家钒钛机械制造企业,形成57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涵盖含钒钛铸造生铁、钒钛耐磨铸件、特种钢材等,为进一步延伸发展钒钛装备制造产业奠定了基础。

  钒钛配套产业布局完备。主要是硫酸、液氯、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配套产业,为钒钛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已建成硫酸生产企业6家,产能74万吨;5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可副产液氯4.4万吨/年,另有以钒钛中间产品和废弃物为主的二次产品综合利用企业,形成了硫酸亚铁、钛白废酸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

  依托重大项目落地推动钒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近年来,钒钛高新区加快实施了力兴钛业10kt/a钛材深加工及其配套20kt/a全流程海绵钛、攀钢集团高端钛及钛合金生产线、天民钛业100吨低成本高性能钛及钛合金零部件粉末冶金等一大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为高新区钒钛产业发展蓄势储能,带动工业投资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在攀钢、力兴钛业等龙头企业投资拉动下,2019年,钒钛高新区完成工业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219%,完成工业性技改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193%,首次实现建区以来3位数的增长速度。预计2020年1-6月,完成工业投资15.64亿元,同比增长58.95%,完成工业性技改投资12.07亿元,同比增长56.59%,位居全市第一,助力全市工业两项投资位居全省第三。

  下一步,钒钛高新区(钒钛新城)围绕“三个定位”新要求,以“两城”建设为契机,全面对接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活力新城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目标定位,以钒钛产业融圈为核心载体,助力攀枝花成为支撑成渝地区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不可或缺的工业重镇。力争到2025年,建成千亿钒钛产业园区,牢牢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话语权。